寻申城非遗印记,品中秋欢乐民俗
——2011上海欢乐民俗节9月10日起亮相古猗园
2011年9月6日 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 (http://www.asseb.cn)
细针密缕的海派绒绣、婷婷曼妙的龙凤旗袍、充满童趣的传奇皮影……您还记得这些见证上海城市文脉的“活化石”吗?9月10日起,2011上海欢乐民俗节将在上海古猗园拉开帷幕,用一场汇集十八个区县、四大类、十余项地方级乃至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民俗嘉年华”,带领市民开启极具价值的“中秋体验之旅”。
欢乐五感之一:观赏非遗,精彩
作为上海最具特色的民俗艺术集中展示,本次活动中的十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艺术、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等多个大类,将在古猗园形成“一步一景、一景一展”的游园氛围,重现中秋传统习俗。展示项目中,发源史可追溯至清朝乾隆年间的龙凤旗袍、民族乐器,彰显着高超的民族手工制作技艺;传承宋代工艺的安亭药斑布印染和流行于德国的海派绒绣,则是古今交融、东西碰撞的结晶;而“一口唱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的奉贤皮影戏、弥漫着浓郁地方特色的西郊农民画、一本本勾起众多市民“弄堂记忆”的小人书等,更凸显出本次活动“民族、民俗、民风”嬗变多姿的特点。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展示项目,如“朵云轩木板水印”、“海派剪纸”、“嘉定竹刻”和“徐行草编”等也前来添彩,呈现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的非凡魅力。
欢乐五感之二:品尝小笼,美味
本次欢乐民俗节恰逢2011南翔小笼文化展,让人垂涎欲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翔小笼也特来助兴。作为上海小吃的代表,南翔小笼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以“皮薄、馅大、汁多、味鲜、形美”蜚声海内外。南翔小笼的成名就起源于古猗园不系舟的一段动人故事,因此本次活动特将公园的“望鹤楼”作为展示场所,游客们在享受“轻轻摇、慢慢提、开天窗、喝口汤”的古猗园南翔小笼之时,还能观赏到由“海派神剪”奚小琴创作的“南翔小笼的故事”剪纸艺术,领略南翔小笼百年发展史,感受“吃得饱、看得妙的非遗”。
欢乐五感之三:聆听古琴,动人
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古琴以其深邃的思想蕴涵、高雅的艺术品位和瑰丽的音乐魅力,成为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游客们漫步于绿竹环绕的缺角亭间、幽篁烟月的竹亭内、流水潺潺的盆景园里,不妨停下脚步侧耳聆听,琴声袅袅,如梦似幻……由上海七弦古琴文化发展基金会带来的一场别具风味的古琴雅集将带领游客们穿越古今,徜徉在风雅之间,切身感受古琴的动人魅力。
欢乐五感之四:互动体验,好玩
欢乐民俗节的各种非遗项目可触可感、动静皆宜,改变了以往常见的静态陈列模式,以更具体验性、互动性的方式进行展示。中秋小长假期间,数十位工艺师将现场表演民间技艺,使市民们通过直接互动,零距离感受上海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除此以外,游客也可穿越“非遗长廊”,了解这些记录着上海成长足迹的文化符号的“前世今生”。
欢乐五感之五:赏桂闻香,惬意
今年中秋早早光临,古猗园的桂花也“按捺不住”提前开放。游客们漫步在古猗园内,若有似无的缕缕桂香不时袭来,令人陶醉。而南大门外极具中国特色的迎宾门楼,古典庭院内精心布置的500盏宫灯,更为古园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随着秋意渐浓,日夜温差将逐渐增大,古猗园内金桂、银桂、四季桂等也将陆续开放,为欢乐民俗节更添一份诗情画意。
据悉,2011上海欢乐民俗节将持续至10月10日,公园开放时间为7:00至18:00。申城市民足不出“沪”,在上海古猗园内就能感受到海派文化的无穷魅力,饱览“活在上海人身边”的非遗精华。
(上海古猗园 供稿)